HTTP报文就是浏览器和服务器间通信时发送及响应的数据块
报文信息主要分为两部分
1.包含属性的首部(header)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附加信息(cookie,缓存信息等)与缓存相关的规则信息,均包含在header中
2.包含数据的主体部分(body)-----------------------HTTP请求真正想要传输的部分
缓存规则
HTTP缓存有多种规则,根据是否需要重新向服务器发起请求来分类1.强制缓存
2.对比缓存我们可以看到两类缓存规则的不同,强制缓存如果生效,不需要再和服务器发生交互,而对比缓存不管是否生效,都需要与服务端发生交互。
两类缓存规则可以同时存在,强制缓存优先级高于对比缓存,也就是说,当执行强制缓存的规则时,如果缓存生效,直接使用缓存,不再执行对比缓存规则。
强制缓存
在没有缓存数据的时候,浏览器向服务器请求数据时,服务器会将数据和缓存规则一并返回,缓存规则信息包含在响应header中。
对于强制缓存来说,响应header中会有两个字段来标明失效规则(Expires/Cache-Control)
Expires
Expires的值为服务端返回的到期时间,即下一次请求时,请求时间小于服务端返回的到期时间,直接使用缓存数据。 不过Expires 是HTTP 1.0的东西,现在默认浏览器均默认使用HTTP 1.1,所以它的作用基本忽略。 另一个问题是,到期时间是由服务端生成的,但是客户端时间可能跟服务端时间有误差,这就会导致缓存命中的误差。 所以HTTP 1.1 的版本,使用Cache-Control替代。
Cache-Control
Cache-Control 是最重要的规则。常见的取值有private、public、no-cache、max-age,no-store,默认为private。
private: 客户端可以缓存
public: 客户端和代理服务器都可缓存(前端的同学,可以认为public和private是一样的
max-age=xxx: 缓存的内容将在 xxx 秒后失效
no-cache: 需要使用对比缓存来验证缓存数据(后面介绍)
no-store: 所有内容都不会缓存,强制缓存,对比缓存都不会触发
对比缓存(需要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可以使用缓存)
浏览器第一次请求数据时,服务器会将缓存标识与数据一起返回给客户端,客户端将二者备份至缓存数据库中。
再次请求数据时,客户端将备份的缓存标识发送给服务器,服务器根据缓存标识进行判断,判断成功后,返回304状态码,通知客户端比较成功,可以使用缓存数据。
在对比缓存生效时,状态码为304,并且报文大小和请求时间大大减少。 原因是,服务端在进行标识比较后,只返回header部分,通过状态码通知客户端使用缓存,不再需要将报文主体部分返回给客户端。
对于对比缓存来说,缓存标识的传递是我们着重需要理解的,它在请求header和响应header间进行传递,一共分为两种标识传递(Last-Modified / If-Modified-Since)
Last-Modified
服务器在响应请求时,告诉浏览器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。
If-Modified-Since
再次请求服务器时,通过此字段通知服务器上次请求时,服务器返回的资源最后修改时间。
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-Modified-Since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进行比对。
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大于If-Modified-Since,说明资源又被改动过,则响应整片资源内容,返回状态码200。
若资源的最后修改时间小于或等于If-Modified-Since,说明资源无新修改,则响应HTTP 304,告知浏览器继续使用所保存的cache。
Etag / If-None-Match(优先级高于Last-Modified / If-Modified-Since)
Etag:
服务器响应请求时,告诉浏览器当前资源在服务器的唯一标识(生成规则由服务器决定)。
If-None-Match:
再次请求服务器时,通过此字段通知服务器客户段缓存数据的唯一标识。
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发现有头If-None-Match 则与被请求资源的唯一标识进行比对, 不同,说明资源又被改动过,则响应整片资源内容,返回状态码200。
相同,说明资源无新修改,则响应HTTP 304,告知浏览器继续使用所保存的cache。
对于强制缓存,服务器通知浏览器一个缓存时间,在缓存时间内,下次请求,直接用缓存,不在时间内,执行比较缓存策略。
对于比较缓存,将缓存信息中的Etag和Last-Modified通过请求发送给服务器,由服务器校验,返回304状态码时,浏览器直接使用缓存。